四、注重宣传、社会参与,“母亲水窖”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
各级党委、政府的重视,妇联的认真组织实施,水利部门的大力协作,群众的热情参与,为“母亲水窖”的蓄水质量、发挥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引起了更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注。为进一步扩大“母亲水窖”的宣传层面,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实施“母亲水窖”项目的重要意义,各项目县妇联采取以会代训、举行项目启动仪式等方式,宣传全国妇联对宁夏干旱缺水地区妇女儿童的关爱,宣传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。同时,在项目村利用召开项目户群众会议、举办骨干培训班、组织群众现场参观指导等形式进行宣传。盐池县妇联还编排了赞扬“母亲水窖”的文艺节目,在各村和广场文化活动中宣传演出,使“母亲水窖”项目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。今年的8月14日和11月8日,盐池女孩李涛涛和她的妈妈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作节目,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,李涛涛也成为全国妇联“母亲水窖”的宣传形象。9月初,曾宝仪、钟丽缇、陈明、董洁一行踏访同心拍摄“母亲水窖”记录短片,使得宁夏的“大地之爱·母亲水窖”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,充分发挥了项目的社会效益,“母亲水窖”的品牌形象也更深入人心。
五、转变作风,树立形象,促进妇联组织能力建设
“母亲水窖”项目的实施,为妇联干部学习经济、学习管理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提供了实践舞台。对待打井打窖这个全然陌生的工作,各级妇联干部没有退缩,而是迎难而上,做到了“五个主动”。即:主动学习水利施工知识,主动向水利技术人员请教,主动向有关领导汇报,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合作,主动深入实地检查指导。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积累,妇联干部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更新,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,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得到了加强。
为保证工程质量,她们经常深入到项目县、乡、村,冒着风沙,顶着烈日,迎着寒风,翻山越沟,一家一户地了解工程的实施情况。基层妇联干部更是始终坚持在打窖第一线,不说苦,不喊累,日夜奋战在各个工地,一心扑在水窖建设上。饿了啃一口干粮,渴了喝一口凉水,晚了就住在农户家里,有的几个星期回不了一次家,有的带病坚持在打窖现场,有的放弃了几个月的节假日休息,有的顾不上看一眼病危的老人以至留下终生遗憾。正是这种吃苦耐劳、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赞誉,树立了妇联组织的整体形象。在2002年、2003年换届选举中,许多妇联干部进入了各级领导班子,得到了提拔使用。如:盐池、海原县妇联主席当选为县委常委;同心县、西吉县、原州区妇联主席进入了人大、政协领导班子。
六、改善环境、促进发展,实现“母亲水窖”效益最大化
一是解决了缺水地区群众的饮水困难。盐池县萌城乡宋儿庄村的村民,冬天靠扫雪,下雨天接雨水,自家打的水窖泥沙太大,要澄清一两个月才能饮用,煮出来的饭也是黄色的,赶着毛驴车到十几里外买的甜水格外珍贵,人们从不敢多用。没有雨雪的时候就要走六七公里山路到离村最近的北河拉水,虽然河水咸苦,连牲口喝了都拉肚子,但村民还是一天三趟去拉水、挑水。现在,这个村的54户村民家家建了“母亲水窖”,人人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了。西吉县田坪乡的村民视水如油,生活用水循环使用,先淘米、洗菜、洗脸、洗脚、再用来煮猪食。水的问题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,压得妇女喘不过气来。田坪乡南岔村一位年迈七旬的康奶奶看着自己家中装满清水的“母亲水窖”激动地说:“我们祖祖辈辈找水吃,我也拉了一辈子水,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用上这么干净卫生的窖水,真是感谢党、感谢妇联啊!”。朴实无华的语言,道出了群众的一片心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