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  • 宁夏回族自治区“母亲水窖”项目实施五周年工作总结

      在全国妇联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从2001年开始,宁夏连续五年实施“大地之爱·母亲水窖”项目,累计执行项目资金1910万元,其中全国妇联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水窖资金990万元,自治区政府配套资金920万元。全区各级妇联和水利部门密切配合,先后在12个县55个乡112个行政村打水窖12275眼,建硬化集水场11150处,土工布集水场1000处,配土园井小水泵125处。母亲水窖的实施,不仅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困难,还发展起了庭院经济,养起了牛、羊,种起了大棚蔬菜。项目区妇女彻底摆脱了长期拉水、背水的繁重体力劳动,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经济活动,家庭收入明显增加,家庭地位、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。“母亲水窖”被受益妇女群众亲切地称为“富裕窖”、“幸福窖”。

      一、领导重视、组织得力,严把水窖质量关

      为把“母亲水窖”项目实施好,从自治区到各项目县、乡(镇)分别成立了“母亲水窖”项目领导小组,并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、工程质量监督方案、非工程性措施解决方案、整村推进方案及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,把任务落实到各项目县、乡、村,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,层层签订责任书,明确任务,分工负责,确保建一处合格一处,让群众受益一处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,与当地水利部门密切配合,相互交流,及时沟通。妇联主要负责水窖建设的组织监督、资金使用管理、建立农户档案。当地水利部门及时落实配套资金、集水场的设计与测量、专业技术人员包村包户的安排等。在选址、打窖、验收等环节中,妇联与水利部门共同负责,严把水窖质量关,确保工程质量。五年来,自治区“母亲水窖”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专门人员采取入户调查、群众座谈、个别走访、核对建材、实地测量等形式对水窖进行抽样调查验收,验收合格率均达到了100%,优良率达到了95%以上。

      二、采取措施、强化服务,确保水质饮用安全

      因为缺水,妇女健康受到严重影响,妇科疾病发病率高;因为水质太差,当地妇女儿童普遍患有氟斑牙、“О”型腿;因为水源太远,妇女在长时间的拉水过程中体力劳动加剧,身体素质普遍较差。为改善当地妇女的健康状况,各级妇联纷纷采取措施,强化对建后水窖的水质饮用安全服务。一是做好硬化集水场的监督管理工作。检查硬化集水场汇聚屋檐水、雨雪的导入功能和水质的净化功能,鼓励妇女勤打扫、讲卫生,保持集水场的干净、整洁。二是以节能改厕为宣传重点,倡导健康、文明、和谐的生活方式。针对一些农户家中厕所与水源混杂的现状,宣传合理布局,美化家庭周边环境。三是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,积极协调卫生部门,在送科技下乡活动中对农户发放净水药品,宣传窖水烧开饮用的除菌效果,大力提倡喝茶的保健作用,开展“安全饮用干净水、倡导人人讲卫生”活动,为妇女的卫生保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
      三、因地制宜、整村推进,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

      在“母亲水窖”项目实施中,我们结合当地实际,采取宜引则引、宜蓄则蓄的原则,在引黄工程附近的村庄,采用管道输水入窖方式,在水源条件差、地形复杂、人口居住分散的地方,采用打井打窖、建硬化集水场、配套房檐集水等方式。经过五年努力,各类形式的水窖全部发挥了良好作用。同时,为了充分发挥“母亲水窖”项目的带动辐射、立体扶贫、扩大效益、整体推进的示范带动作用,2002--2005我们协同政府相关部门,共选定了26个项目整村推进示范点,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连片集中,有一定的规模。各项目示范村因地制宜,利用水窖配套羊舍、牛舍、蔬菜温棚等,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,增强了抗旱防灾、脱贫致富的能力。中卫三眼井千亩压沙西瓜连续两年喜获丰收。槽山村150户村民利用水窖建成了养殖园区。2003年11月15日,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领导和乐凯集团西部行代表团来到这里时,当地老百姓冒着大雪,围着建成的水窖挥狮舞龙,载歌载舞,争先恐后把自己种的瓜果送到亲人面前让品尝,并送上她们绣制的锦旗和鞋垫,以表达对全国妇联和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。

  •  精彩视频
  •  感人瞬间